教育是攸关国家发展、民族兴衰的百年大计,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寄托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期盼的民生工程。《东莞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规划》)提出,东莞将持续把教育事业放在全市工作的优先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民众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需求出发,不断提高教育服务能力,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让教育成为增进民生福祉的新窗口,让老百姓在教育发展中更有获得感。
优质学位更充足
作为拥有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东莞人口规模大、人口结构特殊,适龄入学人口一直处于较高增长态势。“十四五”时期,东莞将公办学位建设作为解决市民急难愁盼的民生工程加速推进。
义务教育公办学位增量翻一番
《规划》提出,推进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完善义务教育学位供给联动机制,将新增公办学位任务分解到园区、镇街并纳入市“硬任务”管理,“十四五”时期,新改扩建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79所,新增的公办学位约26万个,比“十三五”时期新增公办学位翻一番。
普通高中公办学位总量翻一番
《规划》提出,完善高中教育用地保障机制,“十四五”时期推动新改扩建普通高中公办学校31所,学位供给总量达11万个,比“十三五”期末学位总量翻一番。
学前教育新增公办学位3万个
《规划》提出,巩固学前教育“5080”攻坚成果,扎实推进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探索回收租用政府或集体物业合同到期的民办园办成公办园,至2025年,全市各园区、镇街公办幼儿园不少于3所,新增公办学位3万个。
集团化办学100%全覆盖
《规划》提出,持续推进集团化办学,通过“名校+新校”方式实现“办一所优一所”,鼓励优质品牌学校为龙头组建新教育集团,鼓励优质教育集团吸纳新成员扩大规模,推动教育集团园区、镇街100%全覆盖,全市集团成员学校达160个以上,快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网友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