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不少准大学生纷纷宣布进入“娱乐模式”,想在游戏世界中释放自我。不过,还是要提醒下各位小伙伴,娱乐虽好,可不要贪杯,一旦无节制地沉迷,不仅会荒废学业,还有可能栽入诈骗的陷阱。
电信诈骗套路深,学好知识好防身
5月23日至5月29日,共接电诈警情10起,同比持平,环比下降9.09%,共损失约80.86万元。
电诈类型有:网络赌博诈骗3起,游戏交易诈骗2起,冒充客服、短信、冒充熟人、刷单诈骗各1起,其他诈骗1起。
警示案例
日前,莞城的刘先生报案称,其日前通过QQ认识一名玩家,对方问其是否出售游戏账号。双方谈好价格后,刘先生根据对方提供的链接到某平台进行交易。准备提现时,平台“客服”以各种理由让其转账。
最终,刘先生被骗9900.3元。警方提醒:骗子冒充买家或卖家通过QQ、游戏平台与微信和受害人取得联系,以购买或出售游戏账号、装备为由,诱使受害人登入指定的虚假交易网站进行交易,骗取受害人钱财。
随着网络游戏的风靡,引出了许多赚钱的方法,比如游戏代练、游戏账号交易等。如此好的“商机”,骗子当然不会放过。虚假游戏账号交易背后的套路是怎样的呢?
虚假游戏账号交易骗局揭秘
步骤一
双方达成买卖账号共识
↓
步骤二
骗子引导玩家进入某游戏网站
出售账号
↓
步骤三
“完成交易”,显示钱已到账
但账户冻结无法提现
↓
步骤四
“客服人员”主动联系
称想要解冻账户
需要充值等额“保证金”
↓
步骤五
充值后再不断以其他名义
要求玩家向网站充值
事实上这些看似正规的游戏网站和充值平台,都是钓鱼网站。所谓的客服也是骗子,常常利用玩家贪小便宜的心理得逞。除此之外,保护个人信息也是十分重要的。
信息安全是大事
高考结束后,考生们将会经历很多值得纪念的时刻,不少人喜欢拍照分享到社交媒体与大家分享喜悦。但是,提醒大家有4样东西不要“晒”,要时刻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
1、准考证不能“晒”
高考结束了,准考证务必要保管好,避免重要信息被复制。
2、身份证不能“晒”
即使对身份证号码和姓名作了模糊处理,不法分子也可以恢复或改造利用。
3、成绩单或成绩查询页面不能“晒”
考得不错的考生晒一下成绩似乎可以理解。但是,这类照片同样会暴露考生号、姓名等重要信息。
4、录取通知书不能“晒”
考生的照片、姓名、身份证号、准考证号、考生号等信息如果被不法分子掌握,被诈骗电话骚扰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外出安全别忽视
高考过后,很多考生会邀上三五好友或独自一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避免搭乘非法营运的车辆,以免发生危险。拒绝无证驾驶,拒绝酒驾,放假不放“驾”。注意防疫安全,低风险地区的考生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外出时,应与家人保持密切联系,旅途中也要注意饮食与财产安全,不要和陌生人搭伴出游!
防溺水需牢记
高考过后,气温比较高,由于缺乏安全意识,每年都会发生学生溺水的悲剧。考生们,如果游泳,要到正规的游泳馆,不要到荒郊野外野泳,也不要到非正规游泳场所游泳。发现有人落水施救时,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不能盲目下水救援,要量力而行、科学施救。
兼职诈骗要警惕
漫长的假期,不少考生选择找寻兼职、实习等工作充实自我、积累经验。不过,初接触社会的孩子,社会阅历浅,容易被“高薪”虚假招工信息诓骗。要注意鉴别打工地点、招工信息,防止受骗上当,甚至陷入传销陷阱。用工单位要用本人的有关证件作抵押时,一定要拒绝,谨防证件流失到不法分子手中。
网友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