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的一件事。5年前的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东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思政课建设,积极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切实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创新形式推动铸魂育人,提升思政课立德树人效果。
学习新思想 用新思想铸魂育人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活动,提高全市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理论修养,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组织万名思政课教师齐学新思想。全市思政课教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举行了全市近1000名高中思政课教师集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活动,举办了全市7100多名小初高思政课教师参与的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专题培训班,组织了近1万名思政课教师同上一节思政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的重要指示精神。同时,指导各学校思政教研组开展相关主题学习共计50多场,协助学校党组织书记上好第一节思政课。
思政课教师集体学习新思想
开展新思想进校园活动。广泛开展“学习新思想,当好接班人”主题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组织了学生小论文征集评审,开展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100节精品微课征集,举办了3期主题时政述评活动,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进课堂,推广思政课课前5分钟学习分享活动,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氛围,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师生头脑。
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深化一体化机制建设、项目建设、师资建设、资源建设和共同体建设,切实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有效性,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
完善一体化共同体项目机制建设。东莞市教育局积极与东莞理工学院开展共建,成立东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协同创新中心,完善工作方案,细化年度工作计划,指导我市7个思政课类名师工作室和实践基地积极参与高校名师工作室的共建项目。
积极开展一体化展示交流。以“学习新思想,师生共成长”为主题,市教育局教研室联合东莞理工学院组织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说课、课例展示、时政述评、课题研究等大型活动,通过松山湖、大岭山、长安、常平等多个镇街举行相关交流活动,让更多的师生共享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2023年7月,“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在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教研员和一线思政老师近600人汇聚一堂交流分享。东莞思政团队承办的2024年第一期暨“南方教研大讲堂”第100场活动当天点播量累计77.60万次,全国29个省市观看,创下南方教研大讲堂开播以来的新高,获得国内同行的高度好评。
扎实推进一体化联合教研活动。积极开展一体化成果征集评审活动,范围涵盖全市中小学和中职学校。教研室组织开展了东莞市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交流活动,每个学段的前两名作品推荐参加省级遴选,获得省级一等奖6人次,二等奖3人次。在教育部组织的两届全国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中,我市的胡嵘苹老师、欧阳莉老师和曾文燕老师的展示交流案例成为国家的典型案例。在第四届省青赛比赛中,小初高思政学科教师均获得省一等奖,中职思政获省二等奖。
蝉联两届全国思政课教师基本功展示典型经验
通过一体化教学论文征集、时政小论文征集、课题联合研究等多种形式夯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全市大中小学形成了很好的学习氛围,实现了学段贯通、校内外联通、学科融通,使思政育人、协同育人的整体效果得到提升。
加强莞邑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思政课教师的作用不可替代。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就是要塑造高尚师德,树立名师榜样,搭建专业平台,促进教师发展。
加强全市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思政课教师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教师的重要论述,共计参与28期“我为什么当老师”师德师风大讨论。在近6期由我市思政课名师刘秋燕老师主持的“我为什么当老师”系列活动中,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为主题,引导广大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中提出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的教育家精神。
促进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名师成长平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总要求,配足配强思政教研员,配齐全市思政课教师。到2024年春季学期前,全市各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比例达到50%,初中、高中配齐专职思政教师。通过全员新课标培训、卓越教师培训、“欣苗”班教师培养等,着力提升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
市教育局大力培养思政课名师,全市思政课教师中,共有2名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对象,4名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4名正高级、特级教师,6名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16名市名工作室主持人,87名学科带头人,566名教学能手。他们在东莞思政课建设乃至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充分发挥表率作用,推动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
培育思政教育新样态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结合东莞本地特色与红色资源优势,把思政课堂搬到社区街道、田间地头、生产一线等,通过多种方式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融合,使学、思、悟、行成为完整体系。
培育思政教育新样态。打造思政云课堂、听曹老师讲思政、百名党员巡讲课、听“浩歌党课”做思政“答”人、我手写我心、“浩歌党课”快问快答等思政育人活动品牌,被学习强国App、中国教育电视台、“南方+”、“东莞+”、东莞日报、东莞慧教育等媒体平台进行展播、推介与宣传。东莞理工学校思政课教师积极探讨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思政课“线上线下齐开花”的教学效果。通过自主开发一系列思政慕课,录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百年征程》《哲学与人生》《劳动教育》《心理健康》《劳动与人生》等系列思政慕课,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东莞莞易学平台上线,在思政课上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培育思政教育新样态
促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融合,建立导师制校内校外联动育人。校内思政课导师通过课堂教学、校本课程开发,在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特色校本课程,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根据校本课程建立校外社会实践基地,邀请法官、教授、科学家、律师、医生等担任校外导师,定期到校讲座和校外实践基地导学。通过成果引领拓宽学生视野,每年开展东莞市思政课学生社会活动成果征集评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职业体验等方式,走出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拓宽视野。结合本土资源创新思政育人方式,利用松山湖散裂中子源、国家材料实验室等高新技术资源,开展科学精神教育,利用虎门、莞城、石龙、大岭山等红色资源开展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书吧等场馆,开设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栏。
融通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
作为五年来迅速成长的思政课教师代表,东莞市第二批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对象、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专业在读博士刘秋燕深有感触:“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有仁爱情怀,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心中始终装着学生,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坚持依托情感力,提升情感温度,让思政课暖起来;依托故事力,讲好中国故事,让思政课活起来;依托实践力,让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让思政课连起来,从而提升思政课的温度。我将继续深入开展新时代中学‘大思政’育人体系的实践研究,构建学校‘大思政’育人格局,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东莞市将继续发挥广大思政课教师的主体作用,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的育人效果,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网友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