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双新”省级示范校和省基础教育校本教研基地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卓越师资建设,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发挥省级示范校和教研基地的引领示范作用,11月12日,广东省基础教育校本教研基地(东莞中学)信息技术学科跨学校联合教研活动在东莞中学举行。
活动有幸邀请到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陈妤老师和广州六中严开明老师作为指导专家作主题讲座,东莞中学党委委员、办公室副主任李敏,信息技术科组全体老师,广东省高中信息技术教研基地(东莞)基地成员代表以及市内各兄弟学校信息技术老师参与了此次研讨活动。研讨活动分上、下午两场举行,上午的活动以新课程课堂教学为主题,下午的活动则以新课程环境下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探索为主题。
同课异构
上午第一环节,由东莞中学丘韶科老师和东莞实验中学王瑜老师进行同课异构,课题是《运用循环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
丘韶科老师围绕“程序设计”这个学科大概念,从“如何多次执行同一功能”开始,从之前所学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承上启下进入本课的循环结构,采用问题导学与任务驱动等策略,让学生经历“引入—学习—运用—总结”几个阶段,突出“联结、生成、迁移”三大学习要素。丘老师善于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他使用Moodle平台、Python练习平台和AI小助手Chatbox作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提升学习效能。
王瑜老师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签到积分兑换文具),提出具体问题(计算一年签到积分、积分兑换文具的组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抽象、分解、建模,层层递进,促进学生深度思考,让学生将获取到的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结在一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内化知识,在“尝试—验证—修正”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王老师借助PythonTutor可视化程序运行过程,利用“天工AI”辅助学生编写难度较大的程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促进本章对应课标的学科核心素养达成。
网友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