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知危险、会避险,这些要点掌握了吗

2024年09月07日 09:25 0人参与  0条评论

9月6日上午10时,由东莞市教育局特别策划的“2024年东莞市中小学秋季学期开学安全第一课”在南方+上线,由全市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校内观看,引导广大中小学生知危险、会避险,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以下这些安全知识要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时时牢记,必要时能学以致用。

上学路,要走对

步行时注意

1.在人行道内行走,无人行道时靠右边行走。

2.走路时应集中精力,不追逐、不打闹、不踢球、不戴耳机、不玩手机,不做低头族。

3.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必须遵守信号的规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须注意左右来往车辆,先左看,过中线后再右看。

4.横穿机动车道时应从人行横道通过,不能图省事翻越或钻越护栏。没有人行横道,须直行通过公路的,充分估计来车距离后迅速通过。

5.滑板、旱冰鞋、平衡车等工具不得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更不能进入机动车道,只能在封闭的道路和室内场馆等地方使用。

6.远离汽车盲区,在行人、自行车与汽车混行的区域,尤其是街道转角、巷口等固定物体盲区,容易发生“鬼探头”式交通事故。

自己骑行或家长骑电动车接送时注意

1.未满12周岁不骑行自行车,未满16周岁不骑行电动自行车,未年满18周岁且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不能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如摩托车)。

2.骑行自行车应走非机动车道,不准双手离开车把,不要攀扶其他车辆或手中持物行驶;不准扶身并行,互相追逐打闹、曲折竞驶。在没有划分机动车、非机动车道的路段,要尽量靠右骑行,不争道抢道。

3.骑乘电动自行车时,务必正确佩戴安全头盔。在涉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中,不戴安全头盔的致死率,远高于其他因素。正确选择使用符合3C认证的安全头盔,学习安全头盔的正确佩戴方式(贴图)。

4.不骑行经过改装、拼装或加装的不合规电动车、自行车。不要逆行,与前方车辆保持安全距离,不随意变道、加速或突然刹车。骑行至石子路、山路、减速带等颠簸路面应谨慎通行;积水路面及光线不足的地方应减速通行。

乘坐轿车或公交营运车辆时注意

1.乘坐轿车时不要坐在副驾驶座上,身高不足1.4米的小朋友要坐在后排安全座椅上,身高超过1.4米的大孩子坐在后排并系好安全带。

2.车辆行驶时,不要将头、手臂伸出窗外,开门前注意侧后方来车,儿童应等家长来打开车门后方可下车。

3.乘坐正规营运车辆,不在机动车道上等候车辆或者招呼来车;在机动车道上不得从机动车左侧上下车。

4.乘坐公交营运车辆时,要做到依次候车、有序上下,坐好座位、拉牢扶手,少攀谈、不喧哗,不吃餐食饮料,不玩锐利器具,防止车辆急刹造成伤害。注意等车停稳后再上下车,如果车门关闭,不要强行上车。

乘坐校车时注意

1.上车时要等校车停稳之后排队依次上车,不争先恐后,不拥挤,不推前面的同学。不要将易燃易爆危险品或锐利的用品如管制刀具等带到车上。

2.上车后系好安全带,以防在校车拐弯、紧急刹车时脱离座位,造成伤害。校车行驶过程中,严禁将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出车外,不要随意打开车窗或按动车上的任意按钮,以免发生意外。

3.校车行驶过程中严禁打闹或高声喧哗,以免分散校车驾驶员的注意力,造成安全事故。不要吃东西或喝饮料,避免行车中的颠簸和急刹车造成食物误入呼吸道。

4.下车前,先确认是否有车辆经过,再依次下车,做到不着急、不拥挤,确保安全。开门前不要提前挤在车门口,防止车门突然打开夹住衣服、背包或身体。

5.下车后,不在校车周围滞留玩耍,尤其不能停留在车头或车尾的位置。不要从车前或车后横穿马路,应走离车前或车后20米以上、有红绿灯的斑马线过马路。

防火灾,懂逃生

校园人员密集,可燃易燃物种类多,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教室、宿舍、实验室等时校园防火重点区域,同学们要注意:

在教室区域

1.不要携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进校园、进教室,更不能携带汽油、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进教室。

2.教室无人时,电器、照明开关保持关闭。

3.发现教室中的设备出现异常,及时向老师报告。

4.爱护学校的消防器材,比如走廊上的灭火器、疏散指示标志等,确保其完好有用。

在宿舍时

1.不得使用明火、不抽烟、不点蜡烛、不焚烧杂物。

2.学生宿舍严禁使用电炉、热得快、取暖器等大功率用电器。

3.严禁私拉乱接电线、网线。

4.离开宿舍时要切断所有电源,包括充电器、电脑等。

5.严禁在宿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在实验室时

1.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操作。

2.使用仪器设备前,应认真检查电源、管线、火源、辅助仪器等情况。

3.使用明火远离可燃物,酒精灯禁止未熄灭冷却时添加燃料。

4.长时间(或不确定时间)离开实验室时,应关闭用电设备,应完全切断电源。

当遇到火灾时

1.如果是初期火灾阶段,火势不大,可以根据情况,用一桶水或灭火器材扑灭火焰,然后撤离,通知学校;如遇大火,要保持镇静,不要跟从人流、乱冲乱撞。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并拨打119报警。

2.火灾发生时,不要顾及贵重物品,把时间浪费在穿衣服或搬运贵重物品上,可以待在阳台、窗口等易于被人发现的地方。大声呼喊、敲击东西或是晃动鲜艳的衣物,发出求救信号。

3.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将身体趴在地上匍匐或弯腰前行,迅速寻找安全通道离开。若无法从宿舍逃出,应关紧大门,用湿毛巾、湿布等塞住门缝,防止毒烟窜入;不停用水淋透房间,用双手护住头部,以防被重物砸伤。

4.发生火灾时,不可乘坐电梯,以免耽误救援,增加施救难度。

防踩踏,勿拥挤

当空间有限而人群又较为集中时,同学们要谨防踩踏事故的发生,尤其排队上下楼梯时,切勿故意拥挤、起哄、恶作剧、打闹、推搡、突然停留和开玩笑等,以免造成踩踏事故。

预防踩踏事故,牢记“三要”“四不要”:

“三要”

1.要逃:看到有拥挤的情况,不能上去凑热闹,要迅速离开现场,并且在逃离时,不要盲目地跟随周围的人流移动,尽可能向人少的地方移动。

2.要躲:发觉拥挤时,应该立马避到一旁,选择安全的地点短暂停留避险,以免被卷入人群中无法脱身。

3.要稳住:如果已经陷入人群当中,一定要先稳住双脚,并尽量靠墙或抓住电线杆等牢固的物体以稳住身体。

“四不要”

1.不呼喊:在发生拥挤时,切忌胡乱大喊大叫或尖叫,更不要在人群中传递虚假信息,这样会造成人们的恐慌心理,使场面更加混乱。

2.不逆:在发生事故时,千万不要逆着人群逃离,这样不仅会阻碍人群的逃生速度,而且容易造成摔倒,引发踩踏事故。

3.不蹲:拥挤发生时,尽量不要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态,即便是钱包、鞋子被挤掉,也不要贸然弯腰去捡,更不要因为害怕就蹲在原地不动。

4.不窒息:在人群拥挤中前行时,要用一只手紧握另一手腕,手肘撑开,平放于胸前,微微向前弯腰,形成一定空间,以保持呼吸通畅。

防侵害,会自护

安全是我们每个人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而人身安全永远摆在第一位。当身处陌生环境或感到不安时,同学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加强防御,学会保护自己。

上下学路上的安全须知

1.上学和放学路上应尽量结伴而行,不要落单。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用书包阻隔与陌生人的距离。搭乘出租车或网约车尽可能坐后排,并告知父母车牌号。

2.放学后立即回家,不按时回家要提前告诉家长和老师要去什么地方、和谁在一起。如果需外出应与家长商量,让家人知道去向和回来的时间。不出入网吧、KTV、酒吧等未成年人不能进入的场所。

3.不要跟陌生人讲话、接触,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食用陌生人的饮料或食品,不跟陌生人走,不搭乘陌生人的车。在校门口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话,要想办法摆脱纠缠,或回学校向老师求救或者确认。对于问路的车要保持一定距离,防止被带走,要记住车牌号和车身颜色,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不外露或者向陌生人炫耀自己的贵重物品,深夜不到偏僻的地方行走。

4.如遇偷盗或抢劫时,首要保护身体安全,财物次之。如抢劫者不仅抢劫你的财物,还对生命构成威胁时,要大声呼叫,并尽量利用周围的有利地形和身边的砖头、木棍等自卫。与抢劫者实力悬殊时,要看准时机,迅速向有人、明亮或者周围的房屋奔跑。

防范校园欺凌

1.与同学友好相处,多交朋友。遭遇他人故意挑衅时,要懂得周旋和巧妙化解,尽量避免冲突。

2.不要轻易答应对方的勒索,如不停被纠缠,应及时向熟悉的老师、家长、同学呼救;迫于压力可暂时答应对方的勒索,事后一定要告诉老师和家长。

3.不要单独到学校楼梯间、储藏室等偏僻的地方;不要太早到校或者太晚离校,放学后尽量乘坐校车回去或者和同学结伴回家,不走偏僻的道路,以及环境比较复杂的路段,晚上尽量不要前往人少的区域。

未命名_副本.jpg

防范性侵害

1.不要让人随便触碰你的身体,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更不允许别人触摸,要敢于通过大声喊叫、有力动作等强烈制止他人对自己的身体触摸,保护自己的身体,以免受到伤害。

2.对于不相识的陌生人,不要随便透露自己的住址等真实情况。对自己超出常规热情的陌生人,不管是否相识都要倍加注意,包括亲人、邻居、老师、父母的朋友都要防备。

3.外出时,一定要在安全路线行走,避开荒僻和陌生的地方,要和朋友、同学结伴而行,不独自走夜路或者进入偏僻场所;不要单独和异性网友见面独处,不管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都不要单独在僻静、封闭的环境会面独处。

4.一旦遇到危险,在保护自身安全情况下,立即拨打110或者家人电话进行求助,也可以发出异响向周边的行人、附近人员求助。

来源:东莞慧教育    编辑:萧迪关键词:危险;预防;第一课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0人参与 0条评论

网友跟贴

查看更多跟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