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盘点东莞教育2023年重大民生实事

2023年12月30日 14:20 0人参与  0条评论

教育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础工程。2023年,东莞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强基础、增优势、创示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大力建设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东莞谱写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了教育力量。

学位扩容、产教融合、点亮科教、锻造良师……每一项政策举措都聚焦教育领域民生重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每一项改革创新都为促进东莞教育质量整体提升、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提供新思路。

初心如磐,笃行致远。岁末年初,跟教育君一起回顾东莞教育2023年重大民生实事,看东莞教育用温度与担当镌刻的前行足迹,凝聚起新一年高质量打造教育高地的磅礴伟力。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成功入选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今年1月,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公布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示范区名单的通知》,东莞市立项为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2月21日,东莞召开建设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动员部署会暨2023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4月印发了《东莞市建设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以建设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牵引,加快打造成为广东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名片”。

东莞充分发挥品牌龙头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快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推动全市基础教育整体提升。今年累计组建教育集团91个,覆盖成员学校296所,成员学校相较第一轮增长2倍以上,新增6个省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育对象,数量排全省地级市第一。

今年,东莞打造高端教育智库,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成立东莞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每月举办“教育名家大讲堂”,为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擘画新蓝图,跑马勇争先。全市教育系统着力推动东莞教育工作从侧重于补短板逐步向侧重于增优势转变,努力为全省、全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蹚出新路、做出“东莞示范”,为谱写东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强大支撑,贡献教育力量。

关键词:学位扩容

新增公办学位6.7万个

让更多孩子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是人民群众心之所盼。2023年,东莞全面推进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深入推进教育扩容,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66所,新增公办学位6.7万个,连续四年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针对“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印发《东莞市学前教育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5)》《东莞市普惠性幼儿园认定、扶持和管理办法》,认定普惠性民办园638所。目前,公办园(含创新方式扩充的公办学位)在园幼儿占比57.20%,公办(含创新方式扩充的公办学位)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85.45%,超额完成“5083”省规定任务。

从秋季学期起,提高义务教育民办学位补贴标准,统一提高至小学5000元/生/学年,初中6000元/生/学年,全年投入财政经费15.9亿元,同比增长将近一半。随迁子女入读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补贴全覆盖。

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是民生保障的“东莞温度”,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也记录着我市基础教育蓬勃发展的轨迹。

关键词:招生入学

全面提升义务教育招生服务水平

今年,我市精准解决群众关切问题,提升招生服务实效,确保新学期招生工作有序稳步推进,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生。

推进义务教育招生政策实现积分入学、学位补贴、双胞胎同校入学、多孩家庭同校入学“四个优化”,完善“东莞招考通”招生咨询服务平台。今年招生季,全市招生入学类信访件同比下降26.54%。

加快修订《东莞市高端人才和企业人才子女入学实施办法》,贯彻落实台港澳籍子女入学优待政策,保障近2万名台港澳籍学生在中小学(幼儿园)就读,为企业人才子女提供优质义务教育学位超1.1万个,超额完成市政府一号文规定任务。

关键词:科学教育

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肩负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树立科学志向的重要使命,对人才成长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今年以来,东莞大力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3月16日,率先推出东莞中小学科学教育二十条,实施科学教育“点亮”行动,指导480所中小学校聘任科普副校长,推动公办中小学科学类探究实验室全覆盖。今年开展“每月一主题”科学探秘活动10期、“科学家进校园”报告会145场,超百万学生参与各类科普活动。

9月,高规格举办中小学生科技节活动,不仅邀请莞港澳图四地学生共同参加,还创新开展“科普援疆”行动。全年联合举办市级科技竞赛24场。

科学教育的美好图景在东莞校园徐徐展开,科技创新的种子逐步种到孩子们心中。今年,东莞市中小学生在全国性科学竞赛中共获得49枚金牌、31枚银牌、18枚铜牌和一等奖152项、二等奖116项。

关键词:产教融合

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

近年来,东莞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奋力打造成为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高地,推动我市实现“人口优势”向“人才优势”转变,夯实东莞制造人才基础。

截至目前,共组建了16个以专业为纽带的职业教育集团(联盟)、34个产业学院、6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东莞理工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了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产教联合体。

5月25日,东莞市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举行,学生们现场展示各种专业技能,开展各类社团活动,组织“技能与少年”亲子活动、“职业教育一堂课”家长体验活动和“校园开放日”活动,充分展示职业教学成果。

11月29日,东莞市产教融合促进会正式成立,为校企双方搭建沟通平台,畅通校企沟通渠道,进一步积极吸纳东莞丰富的产教资源,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12月27日,东莞市电子商贸学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约,联合打造“华为5G现代通信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共同探索数字化人才培养新模式。截至目前,共有5所中职学校与华为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培训。

关键词:莞邑良师

招引、培育教育人才数量大增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东莞用一条条切实的举措加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

5月12日至19日,首届“莞邑良师”人才活动周举行,用十余场高层次、高品位、高规格的活动,向外界发出渴求教育人才的“最强声音”。活动期间,第二批10名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公布,东莞中小学未来名校长培养方案启动,2023年至2025年将遴选约300名中小学副校长、中层干部等作为培养对象;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和短缺专业人才招引工作启动,共招引人才330名,总量相当于过往3年的总和。

抓师德师风建设,着力培育教育名家。今年,东莞继续每月开展“我为什么当老师”大讨论活动,组织十万教师开展师德第一课和集体宣誓活动,认定市优秀教师、市优秀班主任、市优秀教育工作者600人;53名教师通过正高级教师评审,增量排在全省地级市第一,总量相较去年将近翻一番。

积极招引高素质好苗子,全年面向全国高校毕业生和社会人员公开招聘5391人,引进高层次人才或短缺专业人才347人,两年累计招引超万人。两年招引的公办教师中,毕业生共4531人,毕业于985、211、“双一流”高校占比38.2%,研究生学历占比67.8%。

关键词:普特融合

推动特殊教育融合发展

特殊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特殊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

今年以来,东莞市持续贯彻落实省随班就读示范区建设的各项要求,扎实推进融合教育工作,提升随班就读教学质量,完成新建特殊学校选址工作,鼓励一批有条件的镇街新增特教班,累计建设资源教室116间,推动残疾儿童入园率达到85%以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5%以上,满足不同特殊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和愿望,努力保障特殊孩子有学上、上好学。

此外,在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首届全国融合教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遴选结果公示名单中,东莞2个案例入选全国首届融合教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

关键词:智慧教育

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

今年,东莞市深入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教育数字化转型助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融合应用等方面的数字教育工作。

目前,已全面建成推广“莞教通”教育管理服务平台,支持心理健康普筛、督导督学、研学实践、教师培训管理等19个业务系统常态化应用,全年服务超120万师生,日均登录人次约4.5万,同比增加约7倍。初步构建基于大数据支撑的“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的在线教育管理服务体系。积极推动“莞易学”在线学习平台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互融贯通,全年新增在线课程500门,课程总数超过6500门,课程学习超5900万人次,视频播放总量超744万小时。越来越多的优质资源打破了时空限制,支撑教育教学模式变革,在东西部教育帮扶中发挥更大作用,使教育资源更加优质均衡、促进教育更加公平发展。

此外,全面推进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全年新建数字化教学资源6300节,新增63门省级精品课、31门实验教学精品课,数量分别位列全省地级市第一、全省第二;新增12个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总数位列全省第一。

关键词:五育并举

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这一年,东莞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今年共发动约5万名师生参加各类市级艺术比赛活动,遴选首批中小学优秀艺术团、开展中小学美育教师培育、指导艺术课程开设,累计认定省级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7所、省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47所。全年获艺术类比赛国家级以上奖项35项、省级以上(含省级)奖项近千项。

培育认定第二批劳动教育特色镇街5个、特色学校30所,新增24个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推动32个园区(镇街)成立劳动教育二级分会、560所中小学建立劳动教育教研组。

全市中小学生2023年学生体质健康省抽测优良率达83.43%,位居全省前列;在全国学生体育竞赛中共获得32项冠军、39项亚军、19项季军;市第一中学学生在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游泳比赛中打破两项赛会纪录;电子科技学校卫冕中国中等职业学校篮球锦标赛男子组冠军;光明中学获得2023全国肯德基中国中学生3X3篮球联赛高中男子组冠军、初中男子组亚军、高中女子组季军。莞邑师生在全国各地尽情展现矫健英姿和青春风采。

关键词:教育生态

开展教育收费治理专项行动

今年,东莞市开展为期四个月的教育收费治理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学校教育收费行为,整治教育乱收费问题,维护大局安全稳定,全力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聚焦课后服务及午休、校服、膳食供应和小卖部、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等四大领域,每月召开全系统会议研究部署,制定中小学校服管理、学校食堂财务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推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基本完成收费公示栏更新、收费项目网上公示工作,累计督办涉教育收费信访投诉588件次。

“双减”背景下,父母更加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研学活动受热捧,行业市场有待规范。4月28日,市教育局联合7部门印发《东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工作指引》;12月15日,又出台《东莞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管理若干措施》,强化对全市研学实践教育工作的统筹管理,让学生“研”有所学、学有所得。

校服收费和管理一直备受社会关注,近日印发了《东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校服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强统筹管理,完善校服长效监管机制,进一步提升校服品质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减负增效

久久为功推进“双减”

教育的回归,是升华的回归、理性的回归、有温度的回归。要办好高质量的教育,就要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把健康和快乐还给学生,把轻松的书包还给学生。

今年市教育局出台了《东莞市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市镇两级校外托管机构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开展校外托管专项治理行动,清理关停证照不齐校外托管机构45家,制定《东莞市学生校外托管机构消防安全指引》,全面规范学生校外托管行为。制定《校外教育培训违规线索处置工作指引》,建立市镇两级退费投诉、违规线索核查处置快速响应机制,化解涉校外培训机构退费纠纷853宗。开展校外培训专项治理,累计出动执法人员约1.4万人次,检查校外培训机构1.1万家次,整顿违规办学机构632家次,作出行政处罚16宗。

此外,还建立健全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制定校内下午课后服务质量评估标准,全市建设47所课后服务示范校、156个示范项目,另有162所学校、8个服务点提供暑期托管服务,大力解决“接送难”“看护难”“托管难”等问题。

关键词:家校共育

家庭教育指导多点发力

家庭教育是培养儿童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关键环节,也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更是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东莞每月开展“如何当好家长”大家谈家庭教育活动,每期以视频的形式,表现出大部分家庭常见的教育问题,并邀请家长代表、名师专家等“现场说法”。每周,市教育局还向全市家长推送“家长慧心语”,梳理了专家名师的建议及方法,供广大家长参考学习,以全面完善的家庭教育指导传播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更好地形成家校社教育合力。

12月19日,中小学家长工作坊现场展示交流会启幕,从内容、形式、结构等方面为各中小学校展示了不同学段家长工作坊开展的多种方法,充分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作为家庭教育指导的新尝试,家长工作坊将进一步推动东莞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学校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的主导作用。

来源:东莞慧教育、东莞+    编辑:黎子茵关键词:家校共育;学位扩容;产教融合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0人参与 0条评论

网友跟贴

查看更多跟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