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讯 (记者 邵蓝)东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健全教育资源规划建设机制,新建扩建一批公办学校。同时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努力打造东莞“慧教育”。
作为教育部门,将如何落实这些重点工作?12月22日,东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市教育局局长梁凤鸣在接受东莞广播电视台专访时表示,东莞教育部门将从顶层设计、政策保障、土地、投入、经费等几方面综合考虑,推进东莞公办学校建设,在十三五期间稳步推进东莞教育事业的发展。
记者:这次党代会提到优化公共服务,计划新建扩建一批公办学校,能否具体谈一下教育部门的规划?
梁凤鸣:随着我市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二孩政策的落实,对公办学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如何推进公办学校规划、建设?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工作——
第一是顶层设计和政策保障,简单来说是出台一个指导意见,一个管理办法。首先,我们正在与专业机构合作,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方式,对各个镇街建设学校的需求进行研究,将根据研究成果尽快制订全市各镇街(园区)学校建设指导意见。其次,我们也将配合规划部门,加紧研究出台东莞市新建改建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通过一些机制上的创新,使配套教育设施真正与居住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形成公共教育资源与城镇化进程同步扩充的长效机制。
第二是土地和经费的保障。建设学校必须有地,我们将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争取用地指标向建学校倾斜,以支持镇街新建公办学校。同时合理编制教育经费预算,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育成本分担及合理投入机制,要在保证市镇两级的教育投入增长的基础上,保障公办学校建设的费用。
第三是人员的保障,在机构、编制不增的背景下,我们鼓励镇街创新办学模式,通过政府特许学校、“两自一包” (教师自主招聘、学校自主管理、经费包干)等办法缓解教师编制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将探索建立中小学购买教育服务工作机制,满足学校临时性顶岗和缺编人员教学工作需要。
通过这几个方面的保障,从顶层设计、政策保障、人、财、物几方面去考虑,我相信公办学校的建设在“十三”五期间能够稳步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