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妈妈发现,10岁的莎莎不仅很抗拒去学校,每天早上要慢慢吃饭将近一个小时,搞得全家人都手足无措;晚上放学回家后,更是对妈妈寸步不离,像个小尾巴一样。妈妈问及原因,莎莎也只是沉默不语,甚至连写作业都变得拖拖拉拉,一味只是关注妈妈在做什么。
莎莎的变化,让妈妈又是困惑、又是头疼,直到和老师交流后,老师提醒道:“最近您在家的时间是不是有点儿少?”妈妈这才恍然大悟:半年前,看到莎莎的校园生活已经步入正轨,再加上对家庭经济因素的考虑,妈妈决定恢复全职工作,每天陪伴莎莎的时间确实少了许多,更有时候加班未归,家里仅有莎莎和爸爸。
如此一看,妈妈才理解了莎莎的行为。在0-14岁的孩子中间,都有可能出现分离焦虑,而不仅仅局限于年幼的儿童。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与他们接触最多、联结最深的可以说就是父母双亲,父母是他们首要的依赖者,也是生活习惯的主要塑造者。
像莎莎这样与妈妈关系紧密,甚至日常已经形成了固定陪伴模式的,一旦节奏更改,就有可能出现分离焦虑。这种突然的变化,打破了孩子的一部分安全感。此外,孩子突然进入陌生环境、在日常生活中过度依赖父母、缺乏一定社交技巧,都有可能产生分离焦虑。年龄越小的孩子,由于心智发展尚未成熟,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由此可见,针对孩子的分离焦虑,首要的解决方法就是提升孩子的安全感:
第一,当需要改变生活节奏时,可以与孩子提前交流原因及频率,并告知孩子,自己这样做有一定的理由,而非撤出孩子的生活;第二,可以给孩子带上熟悉的物品,如外套、帮忙包书皮等,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如果有条件,还可以与孩子在学校共进午餐,让孩子感受到家人的存在;第三,培养孩子新的兴趣爱好,提升孩子的社交技能,帮助孩子的生活和社交丰富起来,并且渐渐让孩子意识到,父母并非全部,终有一天,孩子可以独立自主,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生活。
分离焦虑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家长如何应对。掌握好方法,看似危机,也可以变成帮助孩子独立的全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