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院士团队发现常压下镍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电性,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主任马骏院士团队在国际期刊《临床医师癌症杂志》上发表首篇临床试验研究论著,证实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放疗照射范围可以适当缩小;深圳市福田区、南山区和光明区入选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名单……蛇年新春伊始,广东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持续跃上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近年来,广东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去年初,省委以一号文发布了建设教育强省的意见,全面部署扎实推进“八大工程”,推动教育大省阔步迈向教育强省。
击鼓催征,奋楫扬帆。
2月24日,全省教育大会将在广州召开。站在新起点上,广东将朝着建成教育强省战略目标阔步迈进,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努力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走在前、作示范。
坚持立德树人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月13日,广州中小学开学,3820所中小学、幼儿园举行升旗仪式,逾253万名学生高唱国歌,同上“开学第一课”。
国旗、国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开学第一课”,庄严地升国旗、响亮地唱国歌、开展“国旗下的讲话”,爱国的种子深深埋进孩子们的心里。
2024年底,暨南大学200余名师生创作排演的大师剧《振铎》上演,重现73年前暨南大学的“最后一课”“抢救国宝文献”等历史场景,把思政课搬到了话剧舞台上。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教育强省建设的核心课题。
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地处两个“前沿”,思想活跃,文化多元,如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一道时代必答题。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省委和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党委均成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其日常办事机构;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完成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推进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党建“组团式”对口帮扶……不断将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
每年暑假,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举办高校领导干部暑期读书班,已持续28年,累计8900余人次参与,成为全国高校党的建设与领导班子建设的一块“金字招牌”。
——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如今,省领导带头到学校讲思政课,全省大中小学每学期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上“思政第一课”,已经常态化、制度化。全省高校专职思政课教师超8000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近6万人,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实施“南粤优质思政课程建设计划”,建设17个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1个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设立首批24个省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成立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设53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项目;遴选建设了首批10家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获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健全德智体美劳培养体系。在新高考改革中,考试科目实行“3+1+2”组合,打破传统文理分科,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在新中考改革中,更加注重考生在艺术、体育、科技方面的多元发展,将体测纳入初中每学年的“必选项”。同时培育建设一批科学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规范大中小学劳动课程开设;推进中小学“书香校园”建设……
告别“唯分数论”,学生们全面提升综合素养,更好适应未来社会的多元化需求,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才。
“这些年来,党对广东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加鲜明,思政课教师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的底气更足,青少年学生‘四个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奋发昂扬。”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