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好消息!今年将发放育儿补贴

2025年03月11日 09:23 0人参与  0条评论

重磅消息!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要发放育儿补贴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透露

育儿补贴的操作方案正在起草

对此

网友们纷纷表示期待

“双职工家庭真的需要帮忙”

“赶紧,我要生三胎”

还有网友呼吁

“希望普及所有二胎、三胎家庭”

育儿补贴,在路上了!

3月7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全体会议在京举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在会上透露,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育儿补贴的操作方案,届时大家会看到直接的惠民措施和相应的政策安排。

此外,财政部部长蓝佛安6日表示,今年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让居民收入更稳定。将加强对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的支持,对幼儿发放育儿补贴,建立学前教育国家资助制度,对学生进一步提高资助补助的标准,扩大政策覆盖面,延续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和本金延期偿还政策等,预计惠及学生3400多万人次。

2024年

为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国务院发布13条具体举措

从4个方面提出系列生育支持措施

具体如下

国务院发布

13条生育支持举措

2024年10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从4方面提出系列生育支持措施。

强化生育服务支持

增强生育保险保障功能,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将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生育保险。

完善生育休假制度,保障法律法规规定的产假、生育奖励假、陪产假、育儿假等生育假期落实到位。

建立生育补贴制度,指导地方做好政策衔接,积极稳妥抓好落实。

加强生殖健康服务,指导各地将适宜的分娩镇痛以及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加强育幼服务体系建设

提高儿童医疗服务水平,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儿童用药按程序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优先实现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地市级全覆盖,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积极支持用人单位办托、家庭托育点等多种模式发展,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

完善普惠托育支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对普惠托育机构给予适当运营补助。

促进儿童发展和保护。

强化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支持中小学校积极开展课后服务和社会实践项目,鼓励各地出台多孩子女同校就读具体实施办法。

加强住房支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大对多子女家庭购房的支持力度。

强化职工权益保障,鼓励用人单位结合实际采取弹性上下班、居家办公等方式,营造家庭友好型工作环境。

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

积极构建新型婚育文化,大力倡导积极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

加强社会宣传倡导,实施人口高质量发展宣传教育专项行动。加强人口国情国策教育,将相关内容融入中小学、本专科教育。

措施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做好新时代人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细化实化优化具体措施,落实政府、用人单位、个人等多方责任,确保生育支持各项政策措施和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此前,广东曾推出不少

支持生育的利好政策

我们一起来看

广东部分生育支持措施

生育奖励假&陪产假

《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明确职工享有生育奖励假或陪产假: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女方享受八十日的奖励假,男方享受十五日的陪产假。

在规定假期内照发工资,不影响福利待遇和全勤评奖。

育儿假

2023年,广东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相关假期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明确育儿假实施细则。其中提到:

育儿假的请休按周年计算,即以子女周岁作为计算年度。

例如,子女2021年5月1日出生,那么自2021年5月2日至2022年5月1日子女满1周岁之前,父母双方可以各休10日的育儿假;2022年5月2日至子女满2周岁之前,父母双方可以再休10日的育儿假,以此类推,直至子女满3周岁。

在同一计算年度内,育儿假可以拆分请休,原则上不超过2次。

育儿假不可叠加,如有两个以上子女同时在3周岁以内,父母双方每年均只能享受十日的育儿假,直至最小的子女满3周岁。

育儿假不计入职工带薪年休假假期。

18项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举措

2023年,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广东省总工会等17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实施意见》,涵盖托育、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方面。

来源:东莞阳光网、央视网、广东省总工会    编辑:卢佩诗关键词:政策;计划生育条例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