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探索AI时代教育新范式,教育名家汪琼为东莞教师传经送宝

2025年04月01日 15:20 0人参与  0条评论

为进一步推动东莞市教育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助力东莞市教育管理干部及学校领导更深入地把握未来教育发展趋势,3月31日,东莞市第二十六期“教育名家大讲堂”开讲,此次讲座特邀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汪琼做客东莞,就“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创新与实践探索”这一主题,为莞邑教育人传经送宝。市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各科室负责人、各镇街教育管理中心书记(主任)、中小学书记(校长)以及骨干教师530余人参加学习。

随着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深度求索)的崛起,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渗透至教育领域。国家《教育强国规划纲要》《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以及广东省《关于扎实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省的意见》等文件提出,要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推进教育数字化融合创新。政策助力下,“人工智能+教育”赛道正呈现强劲发展态势。

松山湖未来学校上线“问学”平台并接入DeepSeek,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开发全国首个中职院校自主AI平台“问信”,长安实验中学采用私有化部署方式搭建“通用大脑”和“小脑”个性模块,黄草朗小学利用“宾果机器人”做课堂助教……春季开学以来,东莞多所学校率先响应,通过升级教学平台、融合智能技术,探索智慧校园建设的新路径。

东莞市2025年市政府一号文《关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中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当前,东莞正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全市教育系统也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加快推进教育强市建设,提升教育服务支撑能力。

“教育和技术是共生共进的关系,随着技术的发展,教育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讲座中,汪琼指出,随着AI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并带来一系列的改变。她表示,AI能够促进人机心智互补,这种人机协作模式,亦能助力学生实现高质量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使用AI能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AI作为学习助手,能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信。”

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同时,利用人工智能完成的作品也难以检测出其AI含量。对此,汪琼建议学校制定关于AI使用的相关制度,以沟通教育为主,规范学生的使用行为。“教育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认知技能,而不是生成最终产品,这一点从未像现在这样重要。”在汪琼看来,教育过程比学习结果更重要,AI有助于推动老师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从评结果到评过程。“学习是一个改错、逐渐优化的过程,学生与AI对话、反复修订输出结果其实也是强化学习的过程。”汪琼说道。

数字化转型大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切入点更加精细。在汪琼看来,AI可以作为创意工具,帮助老师生成教案、输出创意活动思路;AI可以作为老师,帮助师生进行作文批改、文章润色;AI也可以是同学,和学生一同完成作品,帮助学生进行辩论训练;AI还可以是学生,根据使用者的指挥来完成任务。“在教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会学得更好。”汪琼表示,学习是一个不断改错、逐渐优化的过程,学生在使用AI时,不断地修改反馈可以帮助他们找到改进的方向,从而促进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在渗透教育领域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风险和挑战。讲座上,汪琼通过具体案例和模式详细阐述了风险逻辑,她建议教育领域必须审慎地评估AI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在使用AI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其对学生认知发展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避风险,从而确保技术的应用能够真正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汪琼教授的报告以极具前瞻性的视野和系统性的框架,深刻阐释了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教育变革的核心逻辑与实践路径。为教育从业者应对智能化浪潮提供了重要的思维导航与实践启示。”讲座结束后,东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叶淦奎就进一步实施“人工智能+教育”行动提出意见:一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讲话精神,将“人工智能+教育”作为教育强市建设重要内容,与时俱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二要营造学习使用的浓厚氛围,各镇各校都要兼顾不同层次管理者和教师群体的需求,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课、校本课程等方式,年内实现全覆盖培训;三要勇于改革创新拓展应用场景,要加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应用,积极接入东莞本土优质资源,推动人工智能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深度融合,以教育数字化开辟科学教育新赛道、塑造科学教育新优势。

正如汪琼在讲座中所言,AI时代,教育要回归本质,关注教育过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接下来,东莞将以推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应用为引领,以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赋能基础教育,通过“人工智能+教育”探索教育发展新赛道,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提升教育服务支撑能力,为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作出东莞贡献。

来源:东莞慧教育    编辑:李远方关键词:人工智能;教育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