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2025年东莞市集团化办学第五期沙龙活动在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举行,活动以“教育集团教师研训一体化的创新路径”为主题,汇聚教育专家与全市一线教育工作者代表,通过专题报告、圆桌对话等形式,深入探讨教师专业成长与集团化办学质量提升的有效策略。
沙龙特邀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卢晓中作为专家嘉宾,作题为《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的专题讲座。卢晓中指出,“当好教师”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价值追求,而“教育家精神”则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指引。他认为,这种精神特质植根于教师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以及系统的理论凝练,因此,教师素养的提升应聚焦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等六个关键维度,为现场听众提供了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兼备的思想盛宴。
东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龚建兵以《研训一体化“1+4”策略赋能集团化办学高质量发展》为题作专题报告,系统介绍了“1+4”教师研训策略体系。该体系以“文化引领”为核心精神,围绕“队伍共育、教研共生、课程共建、德育共轨”四大实践支柱展开。龚建兵介绍,集团创新推行“火车头”“自由行”“导航仪”“旅游团”四种联合教研模式,有效激发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内生动力。未来,集团将持续优化机制建设,强化人才培养,致力于打造高质量、有特色的区域教育典范,为集团化办学提供了可复制的“莞外经验”。
在随后的圆桌对话环节,气氛热烈,思想碰撞。卢晓中教授、东莞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陈泽林、东莞市第一中学副校长黄增武、可园中学副校长余俊城、虎门四中副校长余再超等嘉宾,围绕“教师研训创新模式”“研训资源共建共享”“青年教师成长支持”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各位校长结合本校实践,分享了在机制建设、资源共享、梯队培养等方面的宝贵经验与独到思考,为破解集团化办学中的共性难题提供了多元思路。
活动最后为2025年东莞市集团化办学第五期“十佳案例”颁发了证书,并进行了沙龙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