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塘厦第三小学四年级师生正式启动了“生命可以更精彩——每周半天校外(特色)活动”计划,开启了一场融合探索、实践与思考的成长之旅。
为同学们筹备的首场校外实践活动,由学校联合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南方公司共同组织。在“供水大学堂”里,一群“小小科学家”正亲手操作水质净化实验,为一滴水的奇妙“旅行记”发出阵阵惊叹;木工建筑馆中,另一群学生专注地打磨、拼接木材,当亲手完成的木工作品逐渐成型,他们也真切体会到了什么是“工匠精神”。
与此同时,部分学生安静坐在“老兵情苑”,聆听革命前辈讲述那段峥嵘岁月的故事。历史书上的文字在这里变得温暖而鲜活,家国情怀无声浸润心田。还有同学漫步于凤凰花海,辨识植物、制作贴画,在大自然的环抱中上了一堂生动的“自然美学课”。
这些丰富多元的实践课程,凝聚了学校教师团队的智慧与匠心。为确保“走出去”真正转化为“学得好”,各科老师提前深入实践基地,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国家课程标准与地方特色资源有机融合。“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次外出实践都成为校内学习的延伸和深化,而不只是一次简单的外出参观。”参与课程设计的陈家其、谢喜红老师这样说道。
返校后,学生们通过实验报告、观后感、植物贴画等形式,将所见所闻内化为所思所得。在“供水大学堂”,有孩子发出“我知道了自来水来之不易,回家要告诉爸爸妈妈节约用水”的真诚感慨;在“老兵情苑”,红色教育于童心中播下责任的种子,令他们体会到“坚持和勇敢的意义”。一件件木工作品、一幅幅自然贴画、一篇篇观察日记……这些丰富的学习成果,不仅是课程目标的生动体现,更是孩子们实践成长的真实印记。
作为东莞市“每周半天校外(特色)活动”首批试点学校,塘厦三小围绕红色教育、劳动实践、自然探索、非遗传承、体育竞技等多元主题,系统设计了贯穿20周的校外实践课程体系,课程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在实践探索中沉淀,真正实现“学有所得,行有所获”。展望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校外课程内涵,拓展实践资源平台,让“每周半天校外(特色)活动”成为滋养塘厦三小学子成长的土壤,也成为他们记忆中一抹亮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