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秋季学期起,我市每个镇街将至少安排2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周开展半天校外(特色)活动。目前,全市已有1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率先启动这一活动计划。“东莞慧教育”将持续推出“每周半天校外活动”系列报道,展示各镇校的创新做法与经验,为更多学校提供可借鉴的范本,推动我市每周半天校外(特色)活动全面铺开,积极培养全面发展、快乐成长的未来一代,助力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
9月26日,松实附小每周半天校外特色活动正式启动。一支支学生队伍满怀憧憬与期待,分赴亭岗岭、月明湖及校园空中绿洲,开启了一场融合红色根脉传承、艺术审美培养与科学探究精神的多元实践之旅。
五年级的同学们齐聚亭岗岭 —— 这片见证过先辈足迹的土地,开启兼具诗意与红色思政意义的徒步研学,大家在亲近自然时,感悟土地的历史重量,传承坚韧团结的精神。活动期间,细雨骤至,同学们却未减热情,孩子们拉着伙伴大步向前,山间笑声清亮。
在廉政长城的古垣前与革命纪念地旁,卢可莹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红色思政课。她通过讲述革命先烈清正廉洁、坚守信仰的事迹,将红色传统与中华美德相融合,引导学生理解“仁、义、礼、智、信”在革命精神中的深刻体现。同学们在实地感悟中,深化了对红色文化的理解,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质也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在随后的自然探索环节中,大家手持“寻找‘叶形’”任务卡,细致观察不同植物叶片的形态特征,相互交流识别技巧。通过讨论交流,亲手收集特色叶片标本,在亲身实践中认识植物世界。
三年级的同学们走进风景如画的月明湖畔,开展了一场以“自然与艺术对话”为主题的户外写生活动。在汤家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仔细观察湖光树影的层次变化,捕捉自然中的色彩与形态,用画笔表达眼中之美、心中之感。
一幅幅充满童真与想象力的写生作品,不仅是艺术学习的成果展示,更是情感与审美的真实流露。有的作品以大胆的色块表现湖面的波光粼粼,有的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树叶的纹理脉络,这些作品展现了孩子们独特的观察视角和艺术表达方式。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在自然中静心观察、用心感受,在创作过程中培养耐心与专注力,实现美育与心灵教育的有机融合。
一二年级的同学们在校园内的“空中绿洲”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探秘甘蔗”主题研学活动。这片位于校园顶楼的生态园地,成为了学生们探索自然、实践求知的活课堂。在这里,一、二年级的同学们根据各自的学习任务单,开展了层次分明的探究活动。
一年级的同学们用画笔与甘蔗进行了第一次“对话”。他们围坐在绿意盎然的甘蔗丛边,仔细观察着甘蔗挺拔的身姿与青翠的外衣,随后用稚嫩而真诚的笔触,在画纸上描绘出他们眼中的甘蔗。二年级的同学们则手持“探秘甘蔗”学习单,开展了一场跨学科的主题探究。他们分工合作,在家长志愿者协助下测量甘蔗高度、观察茎节构造、了解甘蔗的食用与营养,甚至吟诵《咏甘蔗》诗句,在实践中串联起数学测量、科学观察、健康知识与文化感悟,实现了从体验到认知的深度跨越。这一课程有机融合了科学、数学、语文、美术与劳动教育,让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发展综合素养,在亲近自然中培养生态意识。
教育不仅发生在课堂,更存在于广阔的实践场域。将课堂搬到广袤天地间,把学习融入真实情境中,是松实附小践行正确育人观的生动实践。学校将持续推进校外课程体系建设,坚持“五育并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在实践体验中成长,不断拓宽育人边界,实现从课堂到生活、从知识到能力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