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省实验操作与创新技能竞赛结果公示,东莞又一批教师获奖

2025年11月15日 11:20 0人参与  0条评论

11月12日,广东省教育厅网站公示2025年广东省中学物理和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与创新技能竞赛获奖名单,共评出一等奖62名(其中创新奖50名)、二等奖120名、三等奖120名。其中,东莞教师代表共获得4个一等奖(4个全部获创新奖)、6个二等奖和7个三等奖,以出色的成绩展现了东莞教师团队的先进教学理念、科学创新技能和精湛的实验操作技能。

本次竞赛于11月7日至9日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举办,包括常规实验操作与创新实验器材开发两个环节,来自全省各地市和省属中小学共309名教师同台竞技。参赛教师不仅要熟练、规范地完成本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实验项目,还需现场演示并解说自行开发的、能够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难题的创新实验器材。

为备战此次省赛,市教育局于9—10月举办了2025年东莞市中学物理和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与创新技能竞赛,各镇街教育管理中心及市直属学校共遴选推荐159个作品参与市级遴选。市教育装备中心组织专家评选小组,对参赛作品进行严格筛选与专业辅导,助力教师优化打磨作品,最终遴选推荐18名教师代表东莞出征。

此次参赛作品亮点纷呈,既有依托常规器材实现的创新改良,也有融合编程、数字感应器等技术的科技赋能实验,展现出市实验教师创新思维从理论构想向实践创造的跨越,实现了从验证已知知识到探索未知领域的转变,彰显了以技术优化教学的先进教学理念。竞赛活动激励实验教师深耕教学研究、创新教学方法,进一步锤炼我市中学物理和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基本功,全面提升教师实验教学创新能力与学科专业素养,助力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学生。

下面,一起来看看这些获得一等奖和创新奖的优秀实验案例吧!

1

高中物理《多功能圆周运动演示仪》

东莞市常平中学 徐伟

徐伟老师秉持“物里悟理,悟物穷理”的教学思想设计了该器材,强化了习题课做实验的重要性,让课堂上的“想一想”变为“做一做”。该器材的主体框架提供了两个演示平台,结合相关圆周运动附件可进行九个及以上的实验演示,可以演示离心运动、向心力来源、水平面内含摩擦力和含绳子的圆周运动临界问题等等,功能丰富、利用率高。器材选用木板、螺钉、槽轮、轴承、水平尺、绳子等常见材料,制作简便、操作灵活,便于在教学中推广使用。尽管结构简洁,却能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探索过程,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物理课堂焕发活力。

2

高中物理《数字化向心力演示仪》

东莞市第一中学 陈拉燕

陈拉燕老师聚焦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三大难点——操作可控性差、数据获取间接、现象展示不直观,创新设计了数字化向心力演示仪。该仪器利用手机内置陀螺仪精准测量角速度,配合力传感器直接采集向心力数据,实现了向心力与质量、半径、角速度之间关系的定量探究;通过USB调压模块精确调控转速,并结合Phyphox平台的远程控制功能,突破性地解决了转动过程中手机难以操作与实时观测的难题,展现了现代智能手机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与创新设计。

3

初中物理《简易电磁继电器及可视化电路》

东莞市石排中学 陈燕芬

陈燕芬老师设计制作的装置以20cm铁片、铁钉、弹簧为核心构件,搭建简易电磁继电器。该装置采用开放式结构,结合衔铁的大幅度运动,清晰演示“通电生磁、断电消磁”的物理过程,直击“电磁继电器实质是电磁铁控制的开关”这一教学核心。LED指示灯精准标示电流路径,一体化呈现电路中各部分的动态关联,解决了传统教具因封闭结构导致的原理展示不清、仅依赖灯泡明暗判断电路状态所带来的现象不明显、实验效果弱等问题。该创新器材通过开放式设计具体化抽象原理,且组装便捷、成本低廉,适合分组实操,教学中可显著提升学生认知效率,深化探究性学习,强化知识迁移能力,高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4

小学科学《探究风能的转换》

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 邓炜琴

邓炜琴老师所设计制作的“基于数字化探究风能转换”创新实验装置支持学生开展以探究国之重器风力发电机为核心任务的学习,引导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展开层层递进、持续迭代的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AI绘图技术,帮助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自主设计风机叶片,并利用热缩片等易得材料,支持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制作叶片。通过自制的数字化实验仪器,学生能够实时测试并优化风能转换效率。该装置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实践,逐步让学生理解风能转换的基本原理,探索提升能量转化效率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来源:东莞慧教育    编辑:吴耀柄关键词: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