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教育的形态与未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东莞以创新为驱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融合路径,2024年获评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教育示范区和人工智能应用试点实验区,15校入选省智慧教育标杆校。
从智慧课堂的精准施教到AI助手的个性化学习,从教育大数据分析到跨学科创新实践,当前各学校正以多元场景应用重塑教学范式。东莞市教育局联合南方+推出“东莞人工智能教育”栏目,聚焦学校层面的创新探索,提炼可推广经验,展现AI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东莞实践。
“非常开心,我在比赛中学到了很多,会继续努力。”经过小组赛、半决赛、决赛的激烈角逐,东莞中学初中学生蔡承熙和队友获得2025年东莞市中小学学生信息科技创新大赛人工智能现场协助挑战赛初中组一等奖(冠军)。
在此次比赛中,东莞中学学子凭借卓越的创新实力与团队协作力多点开花,除初中组一等奖(冠军)外,还将初中组三等奖、高中组两个三等奖收入囊中,用亮眼成绩印证了学校人工智能教育的丰硕成果。
“人工智能时代,变化的是教育形态、手段和工具,不变的是教育的初心使命和方向。”东莞中学校长王健表示,东莞中学坚持培育身心健康,具有家国情怀,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品格的人。
“1+1+8”行动计划引领,打造标杆式“智慧校园”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发挥的积极作用,在此背景下,东莞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教育”,以推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应用为引领,以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赋能基础教育,通过“AI+教育”探索教育发展新赛道,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
东莞中学作为东莞教育的龙头学校,早在2022年便发布了《东莞中学高质量发展“1+1+8”行动计划》,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主题,推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创新,加速教育现代化的建设,从师资建设到创新人才培养,从课程迭代到智慧校园,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莞中特色、体现先进水平的东莞中学高质量发展教育体系。
“基于多年的探索,我们逐步构建出了东莞中学教育集团的智慧校园设计理念,以智慧环境托举智慧应用,实施智慧治理,打造智慧文化,多维度技术深度赋能,建设高质量智慧校园。”王健认为,智慧校园的建设,其核心在于守正创新。东莞中学既遵循多年来的教学规律,同时积极拥抱数据红利、科技新风,让技术服务好教学全流程。
如今,走进东莞中学的智慧教室,传统黑板已升级为互动式电子白板,师生可借助设备实现跨空间远程协作,教学数据实时反馈,课堂效率大幅提升。此外,学校还引入了环境监测系统,确保校园内空气质量、照明条件达标,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健康舒适的学习环境。随着智慧校园项目的深入推进,东莞中学正逐步成为地区乃至全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标杆。
根植教育教学改革,实行“教、课、评”三维突破
数智浪潮下,东莞中学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植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沃土之中,为教育现代化注入可持续动能。学校积极响应广东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落地的“2素养1纲要”方案,从教师、课程、评价实现三向突破。
教师培养方面,东莞中学开展了一系列AI赋能教学培训,强化教师运用人工智能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创新与专业发展。教师们利用AI来生成个性化、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中引入数字人和AI智能体,尝试从“师-生”二元转向“师-生-机”三元结构,使课程活动实现场景化迁移应用。
课程建设方面,东莞中学在“1339”科技教育课程体系下,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基于分层培养分类实施理念,构建了“2段×2阶”人工智能课程,即初、高中两个学段,普及课程与提高课程同时开展,以系统思维探索人才贯通培养。截至目前,该课程培养的学生共获国家级奖项9项、省级奖项12项、市级奖项68项。
评价改革方面,东莞中学在2024年部署课堂AI诊断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变革传统教研模式,通过精准诊断辅助教师优化教学,推动学科教研从“经验”走向“循证”。目前,AI诊断系统覆盖语文、数学、英语等12大学科,分析超过200节课。
课堂实践、课外延伸,打造“知行合一”AI生态
为了更好地推动学校教师融入AI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的发展大潮,助力教师掌握前沿科技,推动课堂教学创新,今年3月,东莞中学正式开展“AI赋能课堂教学”系列活动,构建“技术筑基-资源创变-课堂交互-科学评价”进阶体系,全面提升教师人工智能AI应用能力,打造智能化、个性化教育新生态。
其中,学校特别举办“AI赋能课堂”青年教师人工智能公开课比赛,鼓励师生共同探索和实践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推动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堂上,语文科组教师陈钒运用AI生成林冲的人物形象图,巧妙地将传统文学赏析转化为人工智能的动态交互体验;在《直线与平面平行》课堂中,数学科组教师龙俊泽则运用AI生成了古希腊伟大数学家欧几里得的数字形象,让学生与欧几里得近距离“接触”;英语科组教师赵绮琳将AI数字人虚拟形象“Nina”引入课堂,由数字人发布实践任务……这些创新课堂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可交互的动态内容,使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其数字素养与创新思维。
除此之外,东莞中学积极构建多元平台,将AI学习从“感知体验”延伸至“动手实践”,引导学生在真实场景中理解AI、应用AI。
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同学们化身“一日科研体验官”,感受材料性能与物理原理的精妙结合;在岭南名园可园,同学们通过拍摄照片并进行AI图像分析,惊奇地发现可园屋顶的倾斜角与东莞年均降水量数据高度匹配,切身感受到了古人智慧与科学原理的跨时空共鸣;博士校友曾润浩重返母校,以一场主题为“让机器‘听懂’‘看懂’的秘密——深度学习的揭秘”的精彩报告,为师弟师妹们揭开人工智能核心引擎的神秘面纱……这一系列实践活动,与“AI赋能课堂”的教学创新内外联动、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东莞中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相长、知行合一”的生动画面。
博士校友曾润浩重返母校,为师弟师妹们带来精彩报告
王健表示,未来学校将继续以“百年根基为舵,智能向善为帆”,坚守培养“身心健康、思考人生、报效祖国”人才的目标,深化AI与教育融合,让技术“化作教师眼中的光、学生心中的火”,用创新守护教育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