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他们就是敢想敢问的东莞少年

2025年10月21日 11:01 0人参与  0条评论

当城市发展的宏大命题,遇上少年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2025年第二届东莞市中小学生“好问题”大赛的线上展示平台上,我们找到了最生动的答案。

这里汇聚的200多个“好问题”,不仅是知识的探求,更是莞邑少年将稚嫩好奇淬炼成社会责任感的起点。

如何用科技守护东莞水源生态?

微氟碳环保型材料能否快速扑灭电动车起火?

如何实现荔枝保鲜期有效延长?

城市噪音能否转化为能源?

地热能否被利用起来用于优化城市的能源配置?

如何利用智能弹性防护网减少高空坠落事故发生?

如何用新型材料解决暴雨天气城市内涝?

……

同学们的问题是对知识的探求,更彰显城市主人翁精神

从身边现实到未来蓝图,同学们的视角,既有关切水源、城市内涝问题的家园温情,也有面向未来探究绿色发展的远见,还有对于落水车辆救援的生命关切。这些提问没有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直击城市发展的痛点与难点。

一个个小问题背后,折射的是少年们胸怀家园的大责任。

同学们的问题直击“停车难”“城市内涝”等城市发展的痛点与难点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充满智慧火花的具体问题,感受少年们如何将有趣的思维游戏,升华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方案——

来自东莞市长安镇金沙小学的郁锦熙同学有感于停车难问题,思考能不能巧用空间魔术,将高架桥下、楼宇间隙等城市的闲置角落,通过模块化、智能化的改造,变成低成本的停车空间?该问题巧妙地化“闲置”为“有用”,体现了少年用智慧改善公共生活的社会责任感。

面对暴雨天气引发的城市内涝,南城商务区北部学校朱梓祯同学将目光投向新材料,思考“如何用新型材料解决东莞暴雨天气城市内涝的问题?”,用前沿的科学思维,去回应最切身的生活体验。

针对岭南地区独特的“回南天”气候给文化遗产保护带来的严峻挑战,来自东莞市高埗世外实验小学的许恩铭同学设想“能否为东莞的岭南传统建筑开发一种‘基于微生物-纳米材料复合体的自呼吸式防潮系统’?”这个问题,用前沿的科技守护古老的传统建筑,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充满想象力的技术路径。

莞邑少年的“好问题”聚焦岭南传统建筑保护

万江第八小学黎霖聪同学则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基于蝴蝶翅膀的结构色原理,能否制出一种永不褪色、且可通过微观结构变化来指示食品新鲜度的智能标签?”这个充满奇趣的问题,巧妙连接了仿生学、材料科学与食品安全,展现了跨学科的创新视野。

同学们通过动手实操还原“好问题”的探究过程

每一个问题都是一场思维的冒险,探索的过程远比答案更让人着迷。 这些敢想敢问的东莞少年,正用他们的智慧之问,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更智能、更安全、更可持续的城市发展图景。

为他们点赞,一起见证好奇的力量如何点亮未来!

来源:南方+    编辑:李远方关键词:少年;好问题;社会责任感;暴雨天气;火花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