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让“举重精神”在青春校园落地生根!

2025年11月18日 11:04 0人参与  0条评论

11月16日上午,奥运冠军、十五运会举重冠军侯志慧、罗诗芳携手走进举重名将陈镜开的母校——石龙中学,与师生们零距离互动,让拼搏力量、冠军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

校史馆内,学生讲解员生动讲述学校的发展历程、荣誉成就以及与体育的渊源,侯志慧、罗诗芳一行在泛黄的老照片、珍贵的荣誉奖牌与翔实的文字记载间,共同追溯石龙中学的岁月变迁。当听闻创造新中国首个世界纪录的举重名将陈镜开是石龙中学校友时,两位冠军眼中满是对前辈的崇敬。这份跨越时代的敬意,让体育精神的火种在校园里愈发明亮,也让“为国争光”的信念在校园里悄然扎根、生长,化作激励学子们敢拼敢闯、向阳而行的精神养分。

“大家好,我是中国国家举重队运动员侯志慧!”“大家好,我是中国国家举重队运动员罗诗芳!”分享和互动环节中,侯志慧、罗诗芳褪去冠军光环,化身亲切的大姐姐向学生分享追梦路上的酸甜苦辣。朴实的话语、真挚的情感,让现场学子深受触动,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从校园漫步到校史馆驻足,从真挚分享到互动问答,侯志慧、罗诗芳用满含“烟火气”的追梦故事,将“冠军精神”在赛场的高光时刻,悄然转化为少年们可感可知的成长力量。这场交流活动,不仅是一节把举重精神具象化的生动课堂,更让学生们从奥运冠军的事迹中汲取榜样的力量,让他们在青春路上勇于挑战自我,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谈瓶颈、聊爱好、说人生,以拼搏故事点燃青春梦想

当奥运冠军走进青春校园,当赛场荣光化作耳畔真挚的分享,侯志慧、罗诗芳带着赛场淬炼的故事与初心,与石龙中学两百多名学子面对面交流,在校园铺开了一幅关于“拼搏”与“成长”的生动画卷。

侯志慧的举重生涯里写满了“与困境较劲的坚持”。“当时教练说练举重枯燥要吃苦,但我只想从农村走出去,看看大城市的模样。”分享环节中,侯志慧提到,她的追梦路从非坦途,伤病与低谷如影随形。“受伤时连床都下不了,走路需要人扶,却还要为第二天的训练坚持治疗。”侯志慧坦言,她曾经无数次想过放弃,但心中的冠军梦让她咬牙坚持,“比赛中我从没想过放弃,哪怕再苦再累,站上赛场就要一把一把举好,专注享受过程才能发挥出最佳水平。”她以“修一天开一天的老车”比喻自己的训练日常,每一块奖牌背后,都凝结着她与疲惫较量的坚韧、与伤病对抗的汗水,更承载着把“老车”开向巅峰的执着。

罗诗芳的故事则充满“意外与倔强”。小时候体质孱弱、三天一发烧的她,为了强身健体走上体育之路。在田径、足球、举重的选拔中,因“怕累怕晒”误打误撞选择了“看似轻松”的举重,却没想到挑了个最累的项目。体校里,她学动作最快但力量最弱,却凭着“每天比昨天多拼搏一点”的韧劲,从默默无闻成长为奥运冠军。“进了国家队才明白,我不是罗诗芳,是中国国家举重队的罗诗芳。”罗诗芳动情地讲述了世锦赛前腰部急性拉伤,甚至赛后8个月无法正常训练的低谷期经历。那段日子她曾寄望于“玄学”寻找慰藉,但最终还是凭着“方法永远比困难多”的信念咬牙扛住,“哪怕被打倒,我也要在下一次站起来。”她这份不服输的倔强,不仅打动了在场每一位学子,更让大家明白:真正的成长,从来都是在跌倒后重新站起的勇气里。

“获得提问机会的同学能拿到冠军姐姐亲手签名的签名照!还有周末观影票免费送!”主持人的福利播报让在场学生瞬间沸腾,学子们纷纷举手,将互动环节推向高潮。

“侯志慧姐姐,奥运会站在举重台上那一刻,你在想什么?”面对提问,侯志慧眼中闪烁着光芒:“我第一次站上奥运会的舞台是在东京,当时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去拿冠军的。然后当时我也是带伤作战,所以我就告诉自己,要一把一把地举,稳稳地将金牌收入囊中。”当被问及“‘举重女孩’这一身份对女性之美有何新启发”时,罗诗芳直言,性别从不能定义人生:“我觉得不管男生还是女生,女生可以爱举重,男生也可以爱绣花、爱布娃娃,没有什么可以定义你的,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谈及如何突破成绩瓶颈,侯志慧分享了团队的支持与自我的坚守:“伤病一直跟随着我,但团队总说‘侯志慧可以’,这份信任让我不能放弃自己。把结果看淡,专注过程,反而能收获惊喜。”被问到兴趣爱好时,罗诗芳的回答让学子们倍感亲切:“我现在所有的爱好都是为了让自己更放松,然后更好地投入训练。当天压力很大的话,我就会通过打游戏去放松,好好释放压力。不过也想跟大家说,不管什么兴趣爱好,一定要把握好度,别让爱好耽误了该做的正事。”这些真诚的分享,让“奥运冠军”的形象变得愈发鲜活且接地气。她们会面对伤病的困扰、瓶颈的迷茫,也会在爱好与目标间寻找平衡。这些藏在“冠军光环”背后的真实与坚韧,比任何荣誉都更能打动学子,让大家明白每个人都要面临逐梦路上的困惑与考验,但只有像她们这般脚踏实地,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此次“举重冠军进校园”活动,为龙中学子们送上了一份珍贵的成长礼物。冠军们卸下光环,用“一把一把举稳”的坚持、“我是中国国家举重队的罗诗芳”的责任、“方法比困难多”的突破,讲述着成功的真谛。让大家深切领悟到,每一份荣光背后都是千锤百炼的积累,每一次登顶都藏着日复一日的拼搏。大家纷纷表态,今后将以冠军为镜,把拼搏精神注入每一次听课、每一场练习,在青春赛道上勇敢逐梦、不负韶华。

来源:宜居石龙、东莞市石龙中学    编辑:李远方关键词:奥运冠军;中学;学子;国家举重队;冠军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