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莞铜东西部教育协作工作部署,近期,东莞市教育局派出第十六批“名师名校长铜仁行”送教团,涵盖高中历史、初中历史、高中美术、小学语文、小学英语、中职教育等六大关键学科领域的17位省市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及骨干教师,实现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到职业教育全学段的贯通覆盖。送教团队分赴贵州省铜仁市多所中小学及职业学校,通过多元化的深度教研活动助力铜仁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小学语文
东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樟木头镇中心小学副校长杨雯雯率厚街镇竹溪小学教师方炆欣、樟木头镇中心小学教师陈思宇,走进铜仁市第二小学与铜仁市第二十二小学,通过同课异构、双师评课和专题讲座,深化莞铜教育协作。杨雯雯与铜仁教师围绕《牧场之国》展开精彩纷呈的“同课异构”,在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同课异构环节,东莞与铜仁两地教师各展所长。方炆欣以情境串联教学,融入写作方法;铜仁市第二小学刘慧构建“情境诵读—意象探究—情感共鸣”教学链条;陈思宇以“文化探秘”为线,紧扣情感主线;铜仁市第二十二小学盛莉运用多样策略,引导学生多维解读文本。杨雯雯作《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实践路径》专题讲座,提出四维模型并分享课例与校本项目,为老师们传经送宝;《审美与思维:古诗词教学的双轨突破》讲座,以“双线四阶”模型解析诗词教学,现场演示情景剧,展示“诗词 + 非遗”成果,让教师感受诗词文化魅力。
小学英语
东莞市小学英语团队依次在铜仁市第二小学西校区和铜仁市第二十二小学开展送教交流活动,分别包括同课异构、评课议课和专题讲座三个环节。大岭山镇第五小学教师欧阳海芳与铜仁教师顾云仙、谢大艳围绕《Unit6 Numbers in life》进行同课异构,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新样态。东莞市小学英语教研员张凝在评课中强调英语教学的育人价值,引导教师深入解读教材文本,挖掘文本内涵,带领教师聚焦儿童视角设计学习活动;东莞市教育家培养对象、东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大岭山镇小学英语教研员李荣华分别对两个区的小学英语教师作《小学英语“阶梯式”阅读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的专题讲座,为铜仁小学英语教师提供了系统化的阅读教学新范式。
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团队由松山湖实验中学钟小敏和康青青组成,他们先后走进铜仁市第三中学、铜仁市第六中学,通过同课异构教学展示、精准评课教研、前沿专题讲座等多元形式,促进莞铜两地历史教研交流。松山湖实验中学钟小敏、康青青在《明朝的统治》一课的设计中,创新融入铜仁地方史与人工智能技术。而他们带来的《人工智能时代的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数字化历史教学的广阔天地》专题讲座,则系统呈现了东莞历史教研的前沿成果(如H-TPACK模型),为贵州省铜仁市碧江、万山两区的历史教师带来历史学科发展的全新视野。
高中历史
聚焦《工业革命》复习课,东莞外国语学校教师尹智创新运用“图像证史”,以经典画作透视时代变革,通过“图像证史”的创新路径,将史料实证与批判性思维融入课堂,让历史在色彩与线条中鲜活起来,凸显了新课标下跨学科融合的实践价值;铜仁教师宋蕾、余盼则紧扣高考逻辑,结合历年高考真题,通过问题链层层推进,展现了“以考促学”的扎实功底,为高三复习课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展现扎实功底。两地教师教学风格迥异,却共同诠释了历史课堂的多元魅力。庞晓林、杨山坡两位老师的专题讲座,分别从情境教学新实践和大单元教学策略入手,为历史核心素养落地提供了创新思路和实操路径。讲座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引,又有可落地的实操案例,为破解“课时碎片化”“素养落地难”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高中美术
三位来自东莞市的教师——麻涌中学刘丽娟、东莞市第一中学张锡坚和东莞外国语学校梁莹,走进贵州省铜仁市第十五中学与第八中学,开启了一场跨越山海的教育对话。梁莹展示的《雕塑风骨》示范课令人耳目一新,她巧妙融合AI说唱视频,化身考古学家,联动虚拟兵马俑“小将”,并通过对比秦汉雕塑、结合铜仁本地英雄雕像龙世昌的事迹,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感悟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刘丽娟以“同中求异,异中求优”为切入点,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及教学效果四大维度系统剖析课程,为教学优化提供了深度指导。张锡坚则开展了《美术高考改革的思考与教学经验分享》专题讲座,从应考策略制定、考试规划设计到目标院校定位,进行全面解析,并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倾囊相授,为两地搭建了宝贵的备考交流平台。
中职教育
中职送教活动在碧江区中等职业学校、铜仁市交通学校展开。两地教师进行了《设计构成——色彩的性格》观摩课展示。东莞市商业学校詹瑜娜精彩的《AIGC×贵州端午:动态海报数智新玩法》示范课,课堂氛围热烈,师生互动频繁,展现了技术与设计融合的新颖课堂,为该校教师提供了宝贵的课堂经验。东莞市轻工业学校高级讲师邱艳飞分别围绕杨子乂、万媛慧课堂的亮点、不足及改进策略展开了深入探讨。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吴观福,为两所学校的教师带来了《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政策解读及备赛策略》专题讲座。吴观福从教学能力、比赛政策、备赛策略等多个维度出发,引经据典,深入浅出,为铜仁职教教师能力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次“名师名校长铜仁行”活动以覆盖基础教育全链条(小初高)与职业教育的关键学科为特色,通过课堂示范、理念碰撞、经验共享、难题共研,为铜仁各学段、各学科注入了前沿理念与创新动能,有效促进了莞铜两地优质教育资源的深度流通与教学智慧的共生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