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一方写满革命荣光的热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从这里起源,在这里扎根。烽火岁月里,无数仁人志士在莞邑大地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留下了许多红色印记。东江纵队在艰苦斗争中沉淀的精神基因,究竟有着怎样的内核,让这片土地风雨无阻、始终挺立?当历史回响撞上新时代脉搏,我们该如何承接红色火种,让东纵精神成为向前的力量?
金风拂过莞邑大地,历史的钟声愈发清晰。8月21日,2025东莞市“重走东纵路”夏令营在东莞人民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广场开营。营员们从这里出发,追寻东江纵队的足迹。
五天四夜的行程中,他们深入历史,与革命先辈进行了一场关于理想与信念的深刻对话;他们切身实践,在团结一致攻克难关中懂得了坚持与协作的意义;他们走进军营,培养了令行禁止的纪律观念和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他们正心明志,在红色精神的浸润下明悟了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写下铿锵的青春誓言。
“重走东纵路”夏令营不仅是一次历史教育实践,更是一次精神洗礼和价值塑造。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时刻,这堂行走在莞邑大地上的思政大课,既致敬历史,也启迪未来。
寻迹·铸魂
在历史现场叩问初心
横跨莞城、洪梅、厚街、大岭山、黄江等多个镇街,来自30所不同学校的30支青少年队伍,沿着历史的足迹,用脚步丈量英雄土地,用心灵感受烽火岁月,完成了从历史认知到精神升华的深刻淬炼。
沉浸式的红色教育,是打开东纵历史的第一把钥匙。在东纵纪念馆的展厅里,泛黄的作战地图、锈迹斑斑的步枪、带着弹孔的军装静静陈列,配合着动态影像与场景复原,将营员们带回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在厚街松山公园,营员们庄重列队向革命烈士纪念碑致敬,参观厚街革命历史展示馆等,透过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历史照片,感受革命精神,感悟信仰的力量。
深入历史现场,则让这场与先辈的“对话”有了更真切的温度。走进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斑驳的泥墙还留存着当年的标语,简陋的茅草屋是战士们曾经的营房;在路东干部训练班旧址,木制的课桌椅排列整齐,再现了当时训练班学员学习、生活的场景。在当年战士们生活、战斗过的土地上,营员们仿佛穿越时空,不仅重温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更体会到一个民族在苦难中坚守信念、寻求复兴的精神力量。
“这种历经岁月沉淀的精神力量,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传承。”在深入了解东江纵队历史后,东莞高级中学学生陈妍棋被革命先烈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斗争的精神深深触动。东莞市轻工业学校学生翟宝莹说,瞻仰王作尧将军像、听将军后人讲故事、参观东纵纪念馆和党史教育基地等活动,让她真切触摸到革命历史,明白课本里的英雄事迹并非遥远传说,“这更激发了我主动探寻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的热情。”
身临其境的教育方式,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的情感共鸣,他们不再是历史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寻者和思考者。当革命先辈在峥嵘岁月中所面临的艰难抉择、付出的巨大牺牲,与当下和平繁荣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促使营员们思考:“今天的幸福从何而来?”“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是什么?”而这种自发的初心叩问,奠定了整个夏令营活动的思想根基。
“红色基因的传承,从来不是简单的记忆复刻,而是引导同学们在走近东江纵队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中,与自己、与历史深入交流,从而真正找到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初心答案。”东莞市第一中学带队老师戴老师认为,这样的实践让革命先辈用热血铸就的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变得可感可触,“正是在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中,同学们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也得以自然内生,化作指引前行的永恒力量。”
砺行·悟道
在实践体验中锤炼意志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此次夏令营特别设计了多项富有挑战性的实践体验环节,旨在让营员们将书本上的革命叙事转化为真切的身心记忆,在模拟的艰苦环境中锤炼意志品质。
“投身革命”定向竞赛中,营员们以小组为单位,各有分工又紧密合作,共同完成打卡任务。就像当年东纵战士在敌后根据地“分兵合作、协同作战”,强调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让营员们明白在集体中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虽无炮火硝烟,但烈日下的汗水、辗转攻坚的疲惫,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转战东江两岸的艰辛与顽强,懂得了坚持与协作的意义。
“战时野炊”让营员们进一步体会到“同甘共苦”四个字的重量。有限的经费、简单的炊具,考验着每个人的创造力与生存能力。采购时的精打细算,生火时的屡败屡战,烹饪时的手忙脚乱,每一个环节都是一场生活的教育。在互相鼓励中,一道道虽简单却热气腾腾的菜肴终于完成。围坐在简陋的餐桌前,分享着共同的劳动成果,营员们仿佛感受到了革命岁月中同甘共苦、紧密团结的战友情谊。
部队体验则带来了另一种成长。基础的早训、队列训练和内务整理,培养了营员们令行禁止的纪律观念和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从行为习惯上引导他们向革命先辈看齐,将外在的约束内化为自律的品格;在部队里升国旗、唱国歌,观摩刺杀操、400米障碍、爬绳等军事技能展示,让营员们在心里种下一颗爱国强军的种子,点燃他们强国强军的梦想;军民深入交流,则让营员们深刻理解军人保家卫国的责任担当,在涵养家国情怀中找到学习的真正目标和不竭动力。
军人们用自身经历,让来自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的李梓乐明白了什么是“坚持”。在他看来,成长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但只要“坚持”就能不留遗憾。“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人民警察,我相信‘坚持’是一面旗帜,可以带我去到我想去的地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秉承军人严于律己、一丝不苟的生活作风,对自己高标准、高要求,坚定内心的崇高理想。”同校的郭哲瀚表示,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在实践中磨练身体素质和精神意志,肩负起属于新时代青年的担当。
明志·致远
在新征程上擎旗奋进
结营仪式上,身着迷彩服的营员们精神昂扬,一招一式尽显蓬勃朝气,喊声响亮,目光坚定。学生营员说,百年前的先烈们在战火中保家卫国,百年后我们身边的人也在细水长流中为我们保驾护航,今后要以更加严格的态度要求自己,以军人般坚毅的品质去面对挑战和困难;大学生志愿者说,东纵精神激励自己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刻苦耐劳,更加坚定了报效祖国的决心;带队教师说,以教育传递红色初心的职业信仰始终不变,要让红色基因在学校里扎根传承。
谈到汗水浇灌的五天有何收获与感悟,几乎每个人都会提到未来,提到行动。这正是“重走东纵路”夏令营的最终目的——培养出既有坚定理想信念,又有扎实行动能力的新时代青年,使他们能够肩负起历史重任,走向更远大的未来。从整个夏令营活动来看,这一目标引领可以具象为“三力”:
一是个人成长的行动力。从模拟行军艰辛、战时挑战,到集体进入军营体验,营员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坚持协作、严格自律。他们将把这种面对困难的韧性和自我管理意识带回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为实现长远梦想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社会参与的担当力。走进社区开展爱国卫生志愿服务,既是东纵精神中“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也让营员们在“被服务者”到“服务者”的身份转换中,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更重要的是,当他们将夏令营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各种形式传播分享,不仅巩固自身认知,更会影响更多同龄人,成为红色基因的年轻火种。
三是面向未来的创新力。东纵战士在装备劣势下以智慧和战术取胜的历史,启发青少年:未来的竞争不仅是硬实力的比拼,更是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较量。这将激发他们在学习中敢于探索,在未来职业选择中敢于投身新兴领域,为东莞的发展、为国家的富强贡献智慧。
可以说,东莞“重走东纵路”夏令营,是一次成功的“精神赋能”实践,激励青少年在新征程上擎起旗帜,奋勇前行。它以“重走”为形式,通过沉浸式体验帮助青少年从“小我”的关注中跳出,明确个人志向与时代使命;它以“引导”为关键,通过精心设计的实践环节,搭建了从“心潮澎湃”到“脚踏实地”的桥梁,形成了从精神汲取转化为未来行动的逻辑闭环。
“重走东纵路,带领我们重回那个艰苦奋斗的革命年代,体会新时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何其有幸生于中国!”东莞外国语学校学生张必翰写道,“我将以钢铁般的意志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以更完善的面貌继续向着立志报国的伟大目标努力奋斗。”
营员感悟
东莞外国语学校 杨佳若
当夏日的蝉鸣渐次收声,当营旗在晚风中轻轻舒展最后一次弧度,当相机定格下240张含笑的脸庞,这次重走东纵路夏令营活动,终究在不舍中走到了句号,从此成为记忆里一段滚烫的旅程。
踏过先辈曾奋战的土地,听过那些浸着热血的故事,这几日的经历化作了永不褪色的剪影:开营仪式上,我们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垂首默哀,风里都带着沉甸甸的敬意;在王作尧将军像前,在后人讲述的故事里,小坞园的草木仿佛还带着当年的温度,那些烽火岁月里的坚持与无畏,变得清晰可触;东纵纪念馆里,锈迹斑斑的步枪与泛黄的家书并排陈列,忽然懂得所谓英雄,不过是把家国扛在肩头,把思念埋进心底;打军体拳时,拳头砸向空气的闷响里,藏着“强国有我”的较劲;野炊时,火苗在灶膛里噼啪跳动,恍然明白“战时同甘苦”不是一句空话。
历史从来不是书本里的铅字,而是真真切切的生命与守望。原来“重走”,不是简单的复刻,而是让脚下的土地记得,当年的热血未凉;让浴血奋战的前辈知道,当年他们紧握枪杆守护的山河,如今被我们年轻的手托举。此刻终于懂得,这段路走过,肩上便有了分量,是将担当写进未来的,沉甸甸的传承。
先辈热血铺前路,吾辈青春续平章!
东莞市第十三高级中学 唐琪轩
夏令营的最后一日,晨光驱散夜霭,我们迎来了意义非凡的时刻。
六点半,我们踏破朝霞,整顿好自己的着装,庄严地参加升旗仪式。我们的眼神带着这几日磨炼出来的坚韧,与国旗同辉,是青春最美的致敬。
早餐后,期待已久的队列表演与军事技能展示拉开帷幕。战士们身姿挺拔,队列整齐如松,正步铿锵如雷,将纪律与担当融入每一个步伐;军事技能展示里,障碍赛、攀爬、拔河,动作利落精准,尽显热血风采。看着他们的身影我突然明白,“团队”不是简单的同行,是你摔打时有人托住后背,是迷茫时有人喊出“跟上”,这些温暖的细节,让“战友”二字,有了滚烫的温度。
结营仪式像一场青春的成人礼。回顾视频中,初到时的生涩与如今的笃定重叠,泪水悄悄漫上眼眶——原来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穿上铠甲。接过证书的瞬间,纸页轻薄,分量却重如千钧,那是对“成长”最郑重的盖章。
夏令营落下帷幕,但它给我留下的是逢山开路的底气,是把平凡日子过成征途的热忱。往后的学习生活中,这一身淬火劲儿,定能陪我闯过风雨,见更亮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