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我们迎来第18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今年主题是“共同努力,消除障碍,共建包容社会",呼吁全社会为孤独症人士创造平等包容的社会环境。孤独症日来临之际,东城街道公民办多所学校以行动践行主题,通过系列融合宣导活动架起理解与关爱的桥梁。
认知篇:走进"星星的孩子"
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核心特征为社交障碍(缺乏眼神交流、语言发育迟缓)、兴趣狭窄(对特定事物异常执着)及重复刻板行为(如转圈、摇晃)。据世卫组织统计,全球约每100名儿童中有1名孤独症患者,他们以独特的认知方式感知世界,需要的不只是特殊关照,更是平等融入社会的通道与被理解接纳的眼神。
行动篇:让蓝色浪潮漫溯校园
3月31日,东城第八小学以"友爱的手,伸向沉默的星球"为主题,掀起一场温暖的教育实践。
蓝丝带传递仪式:全体师生佩戴象征关怀的蓝丝带,特教教师通过科普讲座打破认知误区:"孤独症并非心理疾病,他们只是用不同方式与世界对话"。
沉浸式艺术互动:大课间变身"星空展馆":特教班手工作品、"心语星愿"祝福瓶与"我为星星发声"画像展,吸引上千师生驻足。普通生写下"你的画里有整个宇宙""想和你分享我的玩具车"等真挚留言,让善意在校园流动。
诗歌里的双向治愈:学生代表朗诵原创诗歌《星星的来信》,稚嫩而坚定的声音传递着:"我们共享同一片星空,每颗星都有独特的轨迹"。
联动篇:融合教育浸润四季
东城第三小学以"3-5月融合宣导季"构建长效机制:
3月预热:组织普通班班主任走进特教课堂听课,开展全校性融合主题班会,通过情景剧演绎破除交往壁垒。
4月深化:校园中庭设置互动科普站,开展"普特学生拉拉手"活动:普通生与特教生合作完成拼图挑战、共绘星空画卷。
5月延续:结合心理健康月,启动"影子伙伴计划",鼓励学生结对观察、记录特教同伴的闪光点,让理解在日常中生根。
共创篇:让艺术成为对话语言
东珠学校通过全校主题班会科普孤独症知识,并举办"星星的色彩"手抄报大赛。孩子们用画笔呈现对孤独症的认知:有的勾勒牵手围成的爱心星云,有的摘抄特教同伴日记中的金句"我喜欢听雨滴唱歌",让抽象的理解化作可视化的温暖。
从系上一根蓝丝带,到写下一句"心语星愿";从课堂里的双向走近,到画笔下的平等对话——东城街道的师生们正以行动诠释:融合教育不仅是"靠近",更是"看见差异,拥抱独特"。愿每一颗星星都能在包容的星河中,闪耀属于自己的光芒。
虎英小学融合宣导主题班会
东城第一学融合宣导活动
第二小学融合宣导活动合照
朝盛学校融合宣导主题班会
春晖学校融合宣导主题班会
广东科技学院附属第二实验学校融合宣导主题班会
行动倡议
1.学习基础特教知识,避免使用"自闭"等歧视性词汇;
2.遇见特需同伴时,主动微笑、耐心沟通 ;
3.参与社区融合活动,成为支持性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