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11项一等奖! 东莞科学教育成果闪耀省赛

2025年04月23日 10:16 0人参与  0条评论

4月13日,第40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广州落幕,在这场汇聚全省青少年创新智慧的赛事中,东莞市代表队一举斩获 11 项一等奖,包括7项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和4项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一等奖,一等奖获奖数量居全省地级市首位,创下历史新高。郭丽萍、叶偲两位教师获评“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实现了东莞在该荣誉上的“四连冠”。

本次大赛中,东莞市共组织24所学校师生携带31个项目参赛,共获得31项等级奖项。其中,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获奖19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4项),科技辅导员成果获奖1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项),同时还获得专项奖8项、专利申请奖4项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荣誉奖1项。

作为东莞科学教育的核心品牌活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走过19年发展历程,参赛学校从80所增至400余所,年参赛作品由830项跃升至近2000项,为“东莞智造”培育了扎实的创新人才储备。这一持续提升的科创教育实践,生动诠释了我市科学教育改革的卓越成效,彰显了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示范区的引领作用。

本届大赛由广东省科协、教育厅、科技厅联合主办,吸引了全省22支代表队、500余名师生参与,共有306项青少年创新成果和100项教师科教成果同台竞技。大赛不仅搭建了高水平的创新交流平台,更成为展现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科创实力的重要窗口。

下面,一起来看看获得一等奖的项目都有哪些~

东莞市塘厦第二初级中学杨浩宇、喻子尧、刘宝成同学的作品《利用关键点和语谱图的便携式AI手语翻译机》,是一款为听力障碍人群量身打造的便携式人工智能翻译设备。设备通过关键点提取与神经网络模型,精准识别手语内容并实时显示,支持语音转文字和双向交流,助力听障者与他人顺畅沟通。

东莞市虎门外语学校严湘杰同学的作品《利用蛋白质吸附油脂原理实现厨余再利用及“菜”情反馈装置》,结合视觉检测与称重传感器,能实时分析剩菜种类及总量,助力学校优化菜品、实现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为厨余管理提供了高效、可持续的新模式。

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松山湖分中心卢昊谦同学的作品《一种不易倒可升降且具有自主识别和统计功能的训练跨栏架》,针对传统的训练跨栏架痛点,设计并制作出一款具有可自主回弹、语音提醒、自动升降、指纹识别和跨栏数据统计功能的训练跨栏架,可在体育教学、课余训练、校级比赛、社区体育等场所推广应用,有效提高跨栏训练的效率和安全性。

东莞市虎门外语学校陈浠同学的作品《一种运用环境感知与用户行为适应的老年穿搭智能鞋柜》,针对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视力下降、关节弱化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通过AI技术分析用户出行场景、实时天气及服装数据,智能推荐适配鞋款,提升老年人生活便利性,降低安全隐患。

东莞市石龙第二中学李姝涵同学的作品《基于高通和低通滤波器的音乐分类与分析的频域方法》,通过MATLAB软件,实现对不同类型和时期的歌曲进行全面的频域分析,提取了多个关键参数为每首歌曲的频率成分分布和动态行为提供了洞察,在流派分类、音乐推荐系统、音频均衡和音频压缩方面具有创新及实际价值。

东莞市虎门外语学校向宣谕同学的作品《一种双针结构的防滑别针》,通过“双针结构”的设计,赋予了别针 “别”与 “夹”的双重功能。凭借双针结构增加压力,从而加大别针与布料的摩擦力,改变了传统别针只是“穿”的作用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人们别针式产品佩戴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大问题,有着很大的实用性。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段奕菲同学的作品《一种实用可拆分式的翻面与收纳烘干物联自动化一体晒被装置》,是一款可拆分式翻面与防水烘干物联自动化一体晒被装置,具备自动翻面、防雨、烘干、远程控制等功能,装置适用于家庭、酒店、医院等场所,尤其在南方潮湿气候地区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有效提高晾晒效率,减少人工干预,提升使用便捷性。

醋发电、一滴醋鉴别真假奶茶……基于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的“生态教育”的教育理念,郭丽萍老师和学校的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开展了关于醋的主题活动。他们不仅进行了调查和采访,还做了一系列趣味实验——一醋写给祖国的密信、醋变色实验、无字天书、神奇的醋塑料花、七彩泡泡龙、点水成冰、颜色消失、指纹现身等;他们还用醋制作美食,并做一系列功能上的应用,充满知识性,也饱含乐趣。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张国华老师的“科教融合·企业探索”:小学一至六年级科教融合课程活动方案,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提升小学生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课程采用项目式学习、实验探究等互动教学方法,邀请科研专家进校园,并组织学生走进企业实地考察。实施以来成效显著,学生科研素养与实践能力显著提升,涌现出众多科技竞赛获奖者,为培养未来科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东莞市寮步镇外国语小学叶偲的作品:一款基于单片机的实验探究教具,用于演示风的形成过程,能够帮助学生进行互动式学习和探究式实验。该装置通过控制雾灯温度,利用单片机控制风速传感器,学生不仅能看到风的流动,还能实时动态展示数据,了解风速的变化,从而对风的形成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

张艳芳老师的作品《一种散裂中子源微观运行原理教学演示装置》,该装置利用可编程灯带、重力球加速直观形象的模拟出了中子散裂过程轨迹,宏观呈现了中子如何获得,质子如何直线加速,如何环形加速,如何撞击重核,如何激发中子,再通过3D演示仪宏观呈现散裂的中子。装置将“中国散裂中子源”高精尖的微观运行原理宏观呈现,变“微观”为“宏观”,科学性、趣味性强,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激活了青少年的想象力和探究欲,做到了将科学普及真正落实到科学课堂上,播撒到青少年的心里,生根、开花、结果。

第40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东莞市获奖名单

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

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

专项奖

专利申请奖

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荣誉奖

全省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

全省十佳优秀组织单位

来源:东莞慧教育    编辑:林文钲关键词: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