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百千万工程”文化振兴要求,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2025年4月14日,塘厦镇教育管理中心牵头组织广东医科大学、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东莞市塘厦第二小学三所学校国旗护卫队及少先队,开展“‘旗’心向党,‘护’志传承”校际交流活动。
此次活动以国旗文化为纽带,创新“大学引领—中学衔接—小学启蒙”的思政教育模式,在镇街层面打造了一堂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课。
1、三级同频:构建立体化思政教育共同体
活动在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拉开帷幕,广东医科大学国旗护卫队党支部副书记丁梦扬分享了高校国旗队选拔、组建和训练的宝贵经验,强调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日常训练的思政工作法,为各学校国旗护卫队的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作为中职代表,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国旗队展示了“技能训练+责任培养”的特色模式,为小学阶段思政启蒙提供了衔接经验。
2、双向赋能:打造沉浸式实践育人课堂
在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升旗台,广东医科大学国旗护卫队队员化身“思政导师”,对中职学生进行队列动作精准指导,从“正步分解练习中的坚持”到“升旗时眼神中的信念”,将动作规范与精神传承有机结合。中职学生则发挥“学长示范”作用,带领塘厦第二小学少先队员学习基础队列动作,形成“大学带中职、中职带小学”的“传帮带”链条。让“护旗有责”的使命感在不同学段学生心中层层扎根。
3、红色传承: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
活动移到东莞市塘厦第二小学后,现场变身“流动思政课堂”。电子科技学校第一党支部书记魏子峰同志以生动的案例和深刻的见解,作了关于爱国主义的主题演讲,激发了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
广东医科大学的优秀学生代表结合自身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分享了对爱国主义的深刻理解以及在国旗护卫工作中的感悟,让“爱国”成为可触摸的精神力量。
最动人的场景来自塘厦第二小学少先队员的发言:“ 哥哥姐姐们的动作像尺子一样直,他们的眼神像星星一样亮,我也要成为守护国旗的小卫士!”稚嫩的童声传递出思政教育的“种子力量”。
塘厦镇教育管理中心作为“百千万工程”的基层实践,本次活动创新“教育资源共享圈”模式:广东医科大学提供专业指导与红色资源,电子科技学校发挥场地与组织优势,塘厦第二小学深耕启蒙教育,镇团委、凤凰岗社区等多方联动,将活动纳入“学校—社区—家庭”协同育人体系,推动国旗教育从校园向社会延伸。
通过“国旗文化+思政”的鲜活载体,实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具象化、实践化、长效化。下来,塘厦镇教育管理中心将努力打造更多“看得见、摸得着、记得住”的思政教育场景,让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为“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劲的教育动能。